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美丽池西 > 池西风采 > 自然概况

自然概况

一、地理位置

  池西区中心城区地处东经127°40″,北纬42°10″。西北距抚松县城9.1公里,东距长白山天池46.5公里,北部与松江河镇毗邻。

二、自然条件及资源

  (一)人口资源

  池西区2015年总人口为17814人。从历年人口变化看,池西区人口发展比较稳定。

  (二)地质地貌

  池西区地质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,地下普遍为松散的沉积物,大部分为火山灰,植物遗体及枯枝落叶腐烂层所覆盖。池西区区内为丘陵山地,整体地势四周低中间高,整个中心城区处于群山环绕的谷地中,最高高程785米,最低高程748米,纵向坡度为8-10%,横向坡度为5-6%,适宜进行城市建设。

  (三)气象气候

  池西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冬季长达六个月以上,漫长寒冷,夏季温暖短促。年平均气温3.5℃,最高气温为33.2℃(1962年8月7日),最低气温为-40.5℃(1970年1月4日)。全区最长日照时间为13.0小时(6月),最短为9.1小时(12月)。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2.5小时,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10千卡/平方厘米。全年无霜期为90-130天,平均初霜期在九月十八日左右,终霜期在五月二十日左右。最大冻土深度为1.6-2米,最大积雪厚度为56厘米。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在600-830毫米,最大年降水量为1190.8毫米(1986),最大日降水量为162.9毫米(1960年8月23日),6、7、8三个月份降水量最集中,约占全年的59.1%。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,夏季多东南风,冬季多干燥的西北风,最大风速20米/秒(1961年),1967年-1989年间平均风速为2.9米/秒。

  (四)水文

  池西区均属松花江水系,大致呈东西流向,其中较大的松花江从中心城区东侧流过,松江河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云峰,松江河汇水面积654平方公里,全长105公里,最大流量9.1m3/秒,最小流量1.35m3/秒,年平均最大水深1.78米,最小水深0.6米,最大流速3.2米/秒。南黄泥河从中心城区南部流过,流经松江河镇称大黄泥河,在松江河镇内与小黄泥河汇合,汇合后称黄泥河,黄泥河平均流量95.3m3/秒,平均流速1.24米/秒。

  (五)生态环境

  近年来,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采取了设立自然保护区、退耕还林、对濒危物种和珍奇动植物进行重点保护等一系列措施,有效地保护了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。目前,池西区周边的各类生态群落均保护完整,处于原生的自然状态。区域森林覆盖率已达97%,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。

  (六)森林资源

  池西区处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带,森林茂密,树种繁多。森林覆盖率为80%,以天然阔叶林为主,树种以红松、落叶松、云杉、水曲柳、枫桦等珍贵树种为主。区内林木参天,植物群落结构复杂,空气终年湿润,各种中药材生长其中,有“立体绿色宝库”之称。

  (七)水资源

  抚松县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9.24亿立方米,是吉林省人均占有水量的6.5倍,可开采量63631万立方米。池西区位于长白山西北麓,河川密布,水利资源丰富,地质条件好,水电资源可开发能力大。

  (八)矿场资源

  池西区周边矿场资源非常丰富,盛产火山灰、浮石、石灰等矿产,另有少量煤、铁等矿产资源。

  (九)动植物资源

  池西区周边范围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800多种,主要包括红松、落叶松、云杉、赤柏松、水曲柳、桦树、柞树、黄菠萝、胡桃楸等珍贵树种,人参、党参、细辛、贝母、黄芪、天麻等800多种药用植物,蕨菜、徽菜、松子、核桃、五味子等百余种野生经济植物、以及元蘑、榛蘑、松花蘑、木耳等几十种菌类。野生动物有700多种,主要包括梅花鹿、獐、狍子、熊、东北虎、山兔、貂、水獭等哺乳动物,以及200多种鸟类,30多种鱼类。

  (十)人文资源

  池西区人文资源主要是周边的旅游资源,具体包括世界闻名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,以及周边的森林、水体、洞穴、历史古迹等独立景观。周边浩瀚的白山林海,壮观的长白山脉,密布的火山温泉,独特的冰雪风光,典型的垂直景观带,著名的人参之乡,以及梯子河、天梯坡、老虎背、鸳鸯地、百米叠成小瀑布、小天池等绝世佳景对国内外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。